辉煌成就举世瞩目,美好蓝图催人奋进。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校党外人士密切关注此次盛会,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并热议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职尽责,为助力学校建强“两个基地”、赋能“两个先行”立新功、谱新篇。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盛颂恩: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体现了中国道路巨大的生命力和历史必然性。作为党外人士,倍增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我们无论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还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都要按照总书记号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会副主委、民革浙工大委员会主委、教务处处长计伟荣:大会吹响了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冲锋号。校民革委员会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为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常委、民盟浙工大委员会主委、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国:二十大报告指出“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作为民盟盟员,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要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做有组织,有用的科研,开展科技攻关。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强“两个基地”。
省政协委员、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林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名致公党成员和科技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教育和科技工作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省政协委员、民进浙工大总支部主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旭: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将牢记嘱托,坚持立德树人,主动服务科教强国战略,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投身三大科创高地建设,踏实干在一流学科建设和有用有组织科研第一线,发挥高校学术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智慧。
省政协委员、省知联会副会长马凤森:在二十大召开之际,必将更加重视核心技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安全。生物经济对破解生命健康、资源生产、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难题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应紧扣现代生物制药和现代医疗器械这两个主线,做好与数据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通共进。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管理模式差异可能带来疾病和瘟疫流行的新变化,更加重视对病原微生物、疫苗的研究和生物防控。作为党外知识分子,要更好参政议政和履职担当、手机上买足彩的app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民建省委会委员、民建浙工大委员会主委杨艳东: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论述的“统战新语”,令人深感振奋,我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拥护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更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出民建会员的积极贡献。
德清县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常委、农工党浙工大委员会主委、环境学院院长潘响亮: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在高校的民主党派成员,需要更加深入学习和领悟二十大精神,既要以国家重大需求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为导向,进行科技原始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也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教学改革,加强科教、产教和政教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出应有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杭州市人大代表、致公党省委会常委、致公党浙工大委员会主委、校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朱艺涵: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地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新时代十年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深受鼓舞、倍感自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思想,以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视角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交叉融合各领域科技人才的专业特长,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新征程贡献力量。
德清县人大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委、九三学社浙工大委员会主委、药学院副院长、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鸿:聆听了二十大报告,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教书育人的责任,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作为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我深感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弘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对建设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省知联会常务理事、拱墅区知联会副会长、校知联会会长盛嘉伟:二十大报告科学系统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思想深邃、高瞻远瞩、举旗定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学校无党派人士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大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实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举措、创新的发展思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建设发展中,为我省实现“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拱墅区人大代表、校侨联主席、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洪滔: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学校欧美同学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归国留学人员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发扬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心怀“国之大者”,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努力为推进学校建强“两个基地”、赋能“两个先行”贡献归国留学人员独特的智慧与力量。